听了香港艺人这番话,才知道内地明星真的被惯坏了
近年来,随着香港影视行业的逐渐低迷,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选择北上发展。当他们真正踏入内地娱乐圈时,常常被这里的"特殊待遇"所震惊。这种巨大的行业差异,引发了人们对娱乐圈生态的深刻思考。
梁竞徽曾坦言,在内地拍戏时,每个镜头拍完就有人催促他去休息。这种被迫享受服务的感觉让他很不习惯,甚至觉得自己的坚持反而成了工作人员的负担。
TVB资深演员温兆伦也表示,艺人应该学会独立完成工作,而不是事事依赖他人伺候。这种职业态度上的差异,让很多香港艺人感到不适应。
工作态度:独立自主vs依赖成性
仔细观察香港艺人的工作日常,会发现他们普遍保持着低调务实的作风。刘青云在拍摄《扫毒3》时,独自背着旧书包到片场;古天乐骑电动车上班;刘德华乘坐高铁出行时就像普通旅客一样排队。
相比之下,内地一些艺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。邢昭林出行时雇佣数十名保镖,结果只来了七八个粉丝;吴谨言需要助理搀扶走路;赵露思在片场让助理跪地服务;刘涛甚至将漱口水吐在助理手中。
更夸张的是,文章曾要求助理当面研磨咖啡,在杭州拍戏时非要吃西安的油泼面;孙骁骁的助理爆料曾遭受非人待遇。这些行为让来自香港的方力申感到十分不解。
收入差距:天价片酬vs务实薪酬
两地艺人收入差距同样令人咋舌。王祖蓝直言内地收入是香港的数十倍。杨颖一个代言三年收入2400万,吴宣仪年入过亿,黄磊四部剧收入上亿。而台湾当红小生许光汉一集片酬仅1万多人民币。
香港艺人收入更为"寒酸"。蔡少芬回忆刚出道时一集仅500港币,汪明荃74岁还在公开请求加薪。有香港艺人表示,来内地工作十天的收入相当于TVB一年工资。
这种收入差距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消费观。张雨绮认为699元买不了一双袜子,蔡徐坤说600多元只够吃三天外卖,杨超越为买不起3000万的房子发愁。而香港艺人李子雄、张曼玉则保持着平民消费习惯。
职业精神:专业敬业vs敷衍了事
在专业素养方面,两地艺人表现同样悬殊。杨颖8000万片酬却大量使用抠图、替身;不少年轻演员连台词都不背,靠念数字应付。一些艺人把剪头发、切工作脸都包装成"敬业"表现。
反观香港艺人:刘青云每天六点半到片场研读剧本,危险镜头全部亲力亲为;惠英红带伤拍戏;谢霆锋脚掌被刺穿仍坚持拍摄;成龙受伤后首先关心镜头效果。这种专业精神令人敬佩。
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思考:内地娱乐圈是否已经陷入了一种畸形的生态?当高收入与低专业度形成强烈反差时,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影响。或许,香港艺人的职业态度和务实精神,值得内地同行认真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