嗷嗷待爆、限制集数,观众的“古偶滤镜”还能维持多久?

编辑:娱乐看点2025-03-29 07:30:09影视
字体:
浏览:

作者| 无花果

编辑| Mia

暑期档的古装剧热潮仍在持续,杨紫、张晚意主演的《长相思》凭借"史上最惨女主"的另类人设和混搭CP组合,成功接棒6月的《长风渡》、7月的《玉骨遥》《安乐传》,连续多日稳居各大热度榜榜首。与此同时,爱奇艺的武侠剧《莲花楼》和时隔四年回归的《大宋少年志2》也相继开播,悬疑探案元素再次成为拯救武侠题材的良方。

古装剧市场现状

然而在热闹背后,古偶剧的同质化问题依然突出。与去年《苍兰诀》的爆火相比,今年顶流+S级古偶IP的表现显得后劲不足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网传广电新规对剧集长度作出严格限制:不得超过40集,若分上下部播出需间隔至少一年。这一政策或将改变古装剧的创作生态。

剧集瘦身:从长剧到短剧的转型

早在2020年,广电就曾提倡剧集"不超过40集",但当时制作方通过拆分上下部的方式规避限制。如今新规明确禁止这种操作,要求网剧、电视剧单部不超过40集,单集时长不超过45分钟,且不允许通过拆分季播等方式变相延长。

剧集长度限制

这一变化对依赖"沉浸感"的古装剧影响尤为明显。今年《长月烬明》《长风渡》等剧都严格控制在40集以内。而B站播出的14集短剧《古相思曲》以豆瓣8.5的高分证明,精简的体量同样可以讲好故事。

短剧的优势在于倒逼制作方提升创意密度。像《古相思曲》的逆向穿越设定、清新影像风格,以及张雅钦饰演的陆鸢一角,都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。这种"小而美"的模式在《传闻中的陈芊芊》《御赐小仵作》等剧中已有成功先例。

《古相思曲》剧照

类型创新:古偶剧的突破方向

当前古偶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同质化。仙侠题材仍在重复"高冷师尊+俏徒弟"或"三生三世"的老套路;武侠剧则分化为热血漫改和传统复古两条路径。

《大宋少年志》系列曾以多元素融合的创新性获得好评,但续作《大宋少年志2》虽然维持了原有人设和反转剧情,却因叙事节奏和播出策略等问题未能破圈。这反映出原创剧本的稀缺和续集创作的困境。

《大宋少年志2》剧照

演员选择:从颜值经济到演技认可

今年暑期档的古偶剧虽然集结了众多流量演员,但整体表现平平。与《苍兰诀》的"高开疯走"不同,这些剧集往往开局热闹,后续乏力,更多是"粉丝限定"而非全民追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高口碑古装剧中的女演员表演风格正在发生变化。从《知否》的明兰到《御赐小仵作》的苏晓彤,内敛、沉稳的表演逐渐取代了夸张外放的"傻白甜"模式。这反映出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变——"成年人的恋爱"更受青睐。

古装剧女演员表演风格变化

古偶剧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。在政策限制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,制作方需要在世界观构建、人物设定、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。当"高颜值"不再是无往不利的通行证,真正的好故事和扎实的表演将成为打动观众的核心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