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Cult之王到大片担当,还是他疯啊!
时光撰稿人 | 小艮
在电影中寻找生活的更多可能。
最近暑期档竞争激烈,《消失的她》引爆话题,《八角笼中》靠真诚逆袭,《长安三万里》则用盛唐气象掀起诗词热潮。而备受期待的《扫毒3:人在天涯》虽票房表现平平,却依然值得关注。
动作场面的新高度
《扫毒3》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层层升级的动作戏码。开场不久便是一段紧张刺激的枪战,随后追车、爆破轮番上演。尤其是最终决战,飞机轰炸、炮火连天的场面堪称"小型战争",将港式动作片的视觉冲击力推向新境界。
为追求真实感,剧组采用了全新追车拍摄手法,连见多识广的演员都直呼"夸张"。更惊人的是,全片使用了18种真实枪械,这在华语电影中实属罕见。
解构传统的叙事野心
相比炸裂的动作戏,故事线显得较为简单:卧底警察与毒枭周旋的经典套路。但邱礼涛的野心不止于此——他正在解构整个"扫毒"系列。
从《扫毒2》开始,他就摒弃前作人物关系,通过古天乐与刘德华的决裂隐喻社会撕裂。到《扫毒3》,他更将镜头对准毒品生产的源头村寨,让刘青云饰演的反派与兄弟情深,这些设计都是对前作的大胆颠覆。
快手导演的双面人生
这位能驾驭大制作的导演,其实有着反差极大的职业生涯。早年因《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》等cult片成名,被影迷奉为"cult之王"。同时他又是个摇滚迷,曾执导窦唯、张楚的演唱会纪录片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这位高产导演还拥有文化研究博士学位。他既能20天拍完《的士判官》,又能写出《一个电影导演的文化思考与实践》这样的专著。这种"打工人"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,让他的作品既有商业爽感,又暗藏社会关怀。
港式大片的新标杆
从《拆弹专家》开始,邱礼涛正式晋升为港式大片掌舵人。他总能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,注入自己的作者表达。《扫毒2》中环地铁飙车的"天地对决",《扫毒3》的丛林战争,都在视觉奇观中暗藏对现实的隐喻。
如今,这位年过六旬的导演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创作力。正如他所说:"能不停拍电影就是最大的幸运。"在商业与作者表达的平衡木上,邱礼涛依然走得稳健而疯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