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美二次元宅男屠榜,男粉能成综艺“新增量”吗?

编辑:娱乐看点2025-03-30 08:09:15影视
字体:
浏览:

作者 | 糖炒山楂

编辑 | Mia

综艺市场向来信奉"得女性用户者得天下",但近来却频频上演"男粉出征寸草不生"的奇观。这个五月,美依礼芽(昵称"小美")与她的二次元宅男粉丝团,正在书写新的传奇。

男性粉丝应援现象

在各大社交平台,随处可见身着各色服装的男性演绎《极乐净土》的身影——迷彩服、西装、学士服等造型层出不穷。这种全民狂欢的盛况,让人不禁想起去年王心凌《爱你》掀起的回忆杀。而在这场现象级传播中,二次元宅男群体的集体行动力尤为引人注目。

亚文化群体的破圈宣言

《极乐净土》作为B站"镇站之宝"级别的作品,兼具圈层基因与破圈潜力。小美的初舞台就像一面旗帜,唤醒了二次元群体的集体记忆。多位受访者表示,这场狂欢背后,实则是亚文化群体渴望主流认可的深层诉求。

资深B站用户老P坦言:"《极乐净土》承载着太多青春记忆。"而事业单位职员小M则为了支持小美,首次激活了沉睡多年的微博账号。这些案例折射出一个共性:当长期处于文化边缘的群体找到情感出口时,其爆发力往往超乎想象。

二次元文化传播

男性粉丝的群体动力学

从社会学视角看,男性更倾向于集体行动模式。研究表明,相比女性偏好的个体化表达,男性在群体中能产生更强的能量场。这正是杨超越、王心凌、小美等现象的共同逻辑——她们都精准击中了特定男性群体的情感共鸣点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被标签化的群体(直男、中年男性、宅男等),往往蕴藏着惊人的传播势能。当某个契机激活他们的集体记忆时,便会形成排山倒海的文化效应。就像《极乐净土》之于二次元群体,不仅是一支舞曲,更是青春岁月的文化符号。

流量神话背后的冷思考

数据似乎佐证了男性粉丝的战斗力:小美相关搜索的男性TGI高达119.91;王心凌走红时男粉占比达67.4%;杨超越的成年男粉数量是女粉的1.5倍。但需要清醒认识的是,这种爆发式增长往往具有偶发性。

粉丝性别占比分析

男性粉丝的独特之处在于其"病毒式传播"特性。从"军训式应援"到编程大赛,从客厅舞蹈到投票攻略,他们的应援方式自带话题属性。这种打破常规的集体行为,极易在社交平台形成裂变传播。但必须承认,能够触发这种效应的内容仍是可遇不可求。

增量市场的开发困境

一个有趣的发现是,像老P这样的用户虽然会追踪小美的每个舞台,却未必持续关注节目本身。数据显示,《浪姐3》在王心凌效应后,男性观众占比从峰值40%回落至37%。这说明男性流量具有明显的"明星导向"特征。

节目观众留存分析

综艺创作者面临的核心难题是:男性用户的兴趣点既多元又模糊。他们可能因为某个艺人的颜值驻足,因为怀旧情怀停留,或者被特定文化符号吸引,但很难形成稳定的收视习惯。这种不确定性,使得男性市场既是诱人的增量蓝海,又是难以捉摸的流量迷宫。

在访谈中,当被问及综艺偏好时,老P的答案颇具代表性:"说不清具体喜欢什么,就是突然被击中了。"这种难以量化的情感共鸣,或许正是下一个爆款需要破解的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