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分从9.2到4.1,《极限挑战》衰落背后有哪些原因?
7月28日,《极限挑战》第五季迎来收官前的公益演唱会,现场气氛热烈,却难掩这一季整体口碑的断崖式下跌。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9.1分、第二季的9.2分骤降至4.1分,这档曾被誉为"国民综艺"的节目究竟为何跌落神坛?
说教式内容引发审美疲劳
前四季节目通过嘉宾间的互动自然引发社会议题思考,而第五季却陷入生硬说教的窠臼。首期节目让成年观众与幼儿园孩童共同学习垃圾分类,这种刻意的教育式呈现,完全背离了综艺娱乐的本质。观众更期待在游戏进程中自然领悟内涵,而非被强行灌输观念。
创意枯竭陷入抄袭争议
虽然节目最初借鉴韩综模式,但经过四季打磨已形成独特风格。第五季却出现明显的创意倒退:首期12米集装箱挑战抄袭《Running Man》15米版本,第二期蹦极和榴莲游戏完全复刻《新西游记》。这种缺乏本土化改造的照搬,让老观众大失所望。
阵容更迭破坏节目化学反应
黄渤、孙红雷的缺席使"男人帮"完整性被打破。新加入的迪丽热巴虽尝试塑造"女汉子"形象,但与节目原有气质格格不入。岳云鹏、雷佳音等综艺感十足的艺人,也因缺乏长期磨合难以接住罗志祥等人的即兴梗,导致笑点生硬尴尬。
剪辑失当暴露制作态度
最令观众愤慨的是恶意剪辑事件:罗志祥摔倒时张艺兴实际立即施救,却被剪辑成冷漠追逐游戏胜利。这种为制造话题扭曲事实的做法,不仅伤害艺人形象,更暴露节目组的功利心态。收官期甚至将常驻MC张艺兴名字打错,制作粗糙程度可见一斑。
从"三精三傻"的默契配合到如今支离破碎的节目呈现,《极限挑战》的衰落恰似一面镜子,照见了国产综艺在人员变动、创意研发、制作诚意等方面的深层困境。观众怀念的不只是六个男人的嬉笑怒骂,更是那个用心讲好中国故事的综艺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