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llboard的第三次入华,能圆华语音乐的“公告牌”梦吗?

编辑:娱乐看点2025-03-30 23:46:20影视
字体:
浏览:

Billboard的第三次入华,能圆华语音乐的“公告牌”梦吗?

作者| 袁佳琦

编辑| 明明

“成为中国Billboard”的愿景被诸多平台提及多年,如今终于迎来了正主的正式进驻。近日,Billboard宣布将在中国市场开启全新运营模式——直营与本土化并行。这一消息在音乐行业激起不小水花。

Billboard的第三次入华,能圆华语音乐的“公告牌”梦吗?

据官方披露,此次Billboard入华不仅将延续其标志性的榜单和音乐资讯业务,更计划通过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,推出一系列定制化内容。首个落地项目"音乐私藏家"(Master Collection)已启动,旨在收录中国音乐人的代表性作品。

百年权威的三次东方之旅

创立于1894年的Billboard,历经百年沉淀已成为全球音乐产业的风向标。其榜单机制经过多次重大变革:2005年顺应移动互联网浪潮首次改制,2012年又针对流媒体时代调整评分体系,始终保持着行业权威性。

这已是Billboard第三次尝试开拓中国市场。2015年与音悦台的合作因版权局限和饭圈文化冲击未能持续;2016年联合微博推出的实时音乐榜也遭遇相似困境;2019年与尼尔森网联合作的中国榜更是在34期后悄然停更。某乐评人对此的评价颇具玩味:"当年在团结湖租了间办公室,什么都没做成又悄悄离开了。"

Billboard的第三次入华,能圆华语音乐的“公告牌”梦吗?

本土化运营的新尝试

与前两次不同,此次Billboard采取了更彻底的本土化策略。目前已邀请11位业内资深人士组成"金耳朵"团队,包括袁娅维、郑楠等音乐人及知名乐评人,共同打造专业音乐推荐内容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线下布局——Billboard Live音乐空间即将落户上海,未来将举办高品质演出活动。这一举措显示出Billboard不再局限于榜单竞争,而是试图构建完整的音乐生态体系。

Billboard的第三次入华,能圆华语音乐的“公告牌”梦吗?

华语音乐榜单的当代价值

在流媒体主导的时代,个性化推荐和社交平台热议似乎正在取代传统榜单功能。但碎片化的传播难以系统反映音乐市场全貌。目前腾讯音乐推出的由你榜(市场数据导向)和浪潮榜(专业评审导向)正尝试多维度还原华语乐坛生态。

Billboard此次入华的特殊意义,或许在于其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融合。在平台割据的现状下,能否促成行业协作、建立更开放的评估体系,将成为观察其本土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。毕竟,华语音乐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榜单复制,而是适合自身土壤的评判标准。